中国工艺品网 - 工艺品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行业动态 | 国际资讯 | 市场行情 | 工艺展会 | 工艺知识 | 工艺名人 | 成功故事 | 编制文化 | 财经资讯 | 创业故事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财经资讯 > 古稀老人蒋元先:竹编工艺品编出花样生活
2.biz | 商业搜索

古稀老人蒋元先:竹编工艺品编出花样生活

信息来源:craftcontact.com   时间: 2019-09-01  浏览次数:66

一根竹子,从砍回家到破成细竹篾,再到编织成几十种花样的竹编工艺品,兴安县现年73岁的老人蒋元先用灵巧的双手、精巧的构思,以及对竹编技艺的热爱,诠释着传统竹编手工艺之美。

23日,记者来到兴安县白石乡草尖坪村,采访了蒋元先老人,了解他和传统竹编技艺的深深情缘。

闲不住的古稀老人爱上竹编

23日晌午时分,阳光正好。记者来到蒋元先老人家中,他正在院子里专心编着一个小竹筐。细细的竹篾,在他的大手里上下跳跃、翻动,看得出老人的动作十分麻利。

在村里人眼中,蒋元先老人“实在是个能干人”。年轻的时候,蒋元先就会做竹编,箩筐、竹篓、鱼篓,但是会的花样不多。他还曾做过木工,砌过墙,盖过房子。村里的老房子,大多出自他的手。此外,他还是四邻八乡有名的兽医,治疗耕牛的各种疾病,非常在行。

两个儿女成家后,家里的负担渐渐减轻,但是,他却总是闲不住,一直想着找事做。2017年,蒋元先到恭城帮女儿看铺子。在恭城,看到满大街的竹编工艺品,蒋元先说他开了眼界的同时也心动了。特别是喜爱喝油茶的恭城人常用的竹编工具茶叶漏,蒋元先更是感兴趣。于是,原本掌握竹编技术的他,自己砍来竹子练习编织。

慢慢的,他编织的茶叶漏受到很多恭城人的称赞,让他有了信心,并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竹编。

3年内竹编花样多达近30种

“除了编织简单的竹编用具,我相信我还可以编更多花样。”做事一向颇有自信的老人说,这三年来,他不断学习、模仿、创新,如今会编织的竹编花样层出不穷。

曾经,老人在街上看到一种下半截肚身和上半截瓶颈交界处的弯曲幅度达近90度的瓷器花瓶,样式非常的美观。于是,老人就回家练习。但是,一般的竹编花瓶,因为竹子柔韧性有限,以及竹篾交叉时的限制,下半截肚身和上半截瓶颈交界处的弯曲幅度都不大。为了破解这个难题,老人不断摸索,不断尝试,就算是手指被细竹签刺破,手掌磨出厚厚的老茧,他还是没有放弃。最终,凭借不断的实践,老人掌握了编制花瓶幅度处所使用的竹篾的宽度、厚度,以及竹篾如何交叉的技巧。这种被老人称为“大肚花瓶”的竹编制品,被他拿到市场上,很快就赢得了顾客的青睐和肯定。

采访过程中,老人从屋子里拿出了一大堆自己制作的竹编织品给大家看,品种的多样,做工的精巧,让很多在场的村里人发出了啧啧的赞叹声。记者一一查看,发现这些竹编织品中,有生活用具水果篮、米筛、菜篮、茶叶漏、酒壶、鱼兜、箩筐、竹篓等,还有高脚杯、花瓶等手工艺品。这些大到直径三十多厘米的竹篓,小到比成人手掌还小的茶叶漏,各具形态。

“从70岁那年到现在,3年内我能做出的竹编花样差不多有近30种了。”谈起如何创造这些竹编花样的过程,老人从身旁的一个工具箱内拿出了一支粉笔。随后,老人在水泥地上画出一些花样。老人说,他原本会编织的种类有限,但是看到人家能编出各种花样,他就决定试试。有时候,老人在别处或在一些书页上看到一些图案很美丽,也适合用于竹编织品的花样,他就暗暗记下来,或者索性仔细研究一番。

每搞一个新花样之前,老人就用粉笔在地上画一个模型,然后把构思完成的模型画在纸上剪下来,再着手制作。没想到,因为竹编技艺不断成熟,每一次的尝试都能顺利完成。由此,他编织出的花样越来越多。

让更多人感受竹编之美

仔细观赏老人的竹编织品,记者发现,这些竹编织品外观有光泽,摸起来平滑,竹篾与竹篾之间的交接处,因为处理得好,几乎没有明显的凸起。

老人告诉记者,别看这些竹编织品每一件都不大,但是做工却非常的讲究。

天气晴好的时候,老人就会走上一里多的田埂路,到村子对面的石山上砍竹子。老人说,竹编的主要原材料就是烟竹。砍之前,需要仔细挑选。“比大拇指粗,竹节长约30厘米以上的烟竹,柔韧性最好。”老人说,此外,没有竹尾、起虫、竹节处有疙瘩的烟竹,都被排除在外。

几十根上好的烟竹扛回家后,老人首先会把竹子外层的皮用刮刀轻轻地刮掉,把竹节处刮平。然后,用篾刀把竹子破开成几块,放入冷水中煮,直到煮沸后持续十来分钟,再将竹片捞出来晾干。“煮了之后的竹片,再根据需要破成细细的竹片,就能保持竹片的柔韧性。”说话间,老人随手拿出几根已经煮过的竹片随意弯曲,竹片根本不会被折断,柔韧性可见一斑。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老人拿出工具箱,从里面拿出已经用得光亮的家什:刮刀、篾刀、剪刀、篾锹、篾尺、竹编榔头等。

慢工出细活,这是老人认准的一个朴素的硬道理。老人告诉记者,一个高约三四十厘米的花瓶,他会花上一整天的工夫编织、打磨。竹编完工后,为了防止粉虫的侵害,老人也有一套特别讲究环保的方法。先采集“十大功劳”这种草药的根茎回家,然后放在水里熬煮,同时配上盐、酒,以此增加防虫的药性。最后,把熬煮好的药水涂抹在竹编织品上,既增加了它们的亮泽度,还让原本单调的青色竹编成品在晾干后显出好看的橙黄色,增加了美观度。

把老人的竹编织品摆在木桌上,阳光照着它们,外表闪耀出光泽,细细密密错落有致的竹篾交织成不同的形状,它们看起来不像是竹编生活用品,更像是一件件叫人爱不释手的手工艺品。

希望更多人能掌握这门传统老手艺

蒋元先老人的竹编制品好看,耐用,渐渐的吸引了众多的顾客。老人乐呵呵地告诉记者,采访头一天是白石乡当地的圩日,他的货一到市场上,就被乡亲们抢购一空。有时候,有些顾客专程上门拜访,就是为了买老人的竹编织品。

蒋元先的表侄唐祖军告诉记者,因为老人的竹编做得好,已经颇有名气。有些外地的客人也慕名而来,甚至有恭城的竹编收购商专门向老人大批订购竹编制品,还曾有贵州的客人专门前来找老人订购。

虽然卖竹编制品确实能给家里增添一笔不错的收入,但是老人看重的并非是这一份收入。蒋元先说,在他们这一辈的农民中,搞竹编是一项基本的技能,但是能做出很多花样的,寥寥无几。另外,放眼现在,很少有年轻人愿意学习这门既费力又赚钱慢的技能,这多少让他觉得有点惋惜。

为了让村里一些清闲的老人学习竹编,蒋元先总是拿自己当例子,“我告诉他们,竹编在家里做,手脚并用,还需要花脑筋,既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保持头脑活泛,希望他们都能试试。”最让老人高兴的是,年轻的后辈唐祖军已经在向他拜师学艺,并表示想把老人的手艺“接下去”。唐祖军说,老人对传统竹编工艺的实践和钻研精神,让他们后辈深深地钦佩,也让他们对这门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产生了兴趣。

采访快结束时,老人走到屋外采来几束殷红的石榴花插在一个竹编花瓶里。“你看,这样搭配起来,蛮好看。”老人说,他希望自己的竹编工艺品,能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竹编之美、生活之美,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来传承这门传统的手工技艺,让它在未来的日子中,依然绽放光彩!

记者秦丽云 通讯员周保强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艺品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