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闻代尔夫特,其实是因为一幅来自约翰内斯·维米尔,这个出生于荷兰代尔夫特,一生只创作35幅画,荷兰优秀的风俗画家的《代尔夫特风景》。在他笔下的画中,水光天色笼罩着这座宁静的小城,显得如此动人。连法国作家普鲁斯特也曾说维米尔的这幅画是最美的风景画。我不知道有多少人为这画而来,但至少我是其中一位。
代尔夫特,是荷兰南荷兰省的一个城市,地处海牙和鹿特丹之间。它是荷兰历史上获得城市权力比较早的城市之一,1246年,伯爵威廉二世授予其城市权利。在历史上代尔夫特经历了两次较大的事故,1536年,市中心一场大火摧毁了大量的房屋。1654年,一个军火库爆炸将城市的一部分夷为平地,但至今依然完好的保留着原来的格局与风貌。
从阿姆斯特丹乘坐火车到达代尔夫特,同样,这也是一座运河城,荷兰味十足。只不过这里的运河窄的多,河畔耸立的房屋也稍显逊色些,但纵横交错的河道,使得整座小城都散发着古老而静谧的气息。
修建于15世纪的东大门如今依旧是古城的入口之一,它曾是代尔夫特城墙的东入口。哥特式建筑仿佛古堡一般,两个高高的塔尖直指空中又伸入水中,两岸树影婆娑,面朝湖水,古老与静谧相辅相成,共同为小城绘制了一幅水彩画。
荷兰是个自行车之国,男女老少都习惯靠自行车出行,连游客也入乡随俗,他们穿梭在运河两旁,再穿过开满鲜花的街道,好像是荷兰特有的风雅格调。
穿过东大门,不远处便是市中心广场,广场并不大,但集市早已延续了500多年。市政厅与新教堂分别在市场广场的两端,两旁则是商铺。
市政厅建筑并不高大,属于文艺复兴时期风格,最初是由荷兰建筑师亨德里克·阿尔法德基瑟(Hendrick de Keyser)设计的。经过了数百年的变迁,这座建筑的外观有了较大变化。好在20世纪时期,市政厅经过重建,又恢复了20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外观。
廊柱繁复的线条、红色的窗扇、印花玻璃以及金色的徽章和雕塑,呈现着完美的平衡以及对称的文艺复兴风格,是荷兰黄金时代繁荣与财富的象征。
新教堂与市政厅相对,虽说是新教堂,但也有几百年的历史了,修建于14世纪。109米高高的塔楼伸进云端,巨大的廊柱撑起气势恢宏的穹顶,置身于此,不时觉得自己渺小如蚁,随处可见的尖顶,算得上是代尔夫特的地标性建筑。
代尔夫特是荷兰国父威廉一世的革命基地,被刺杀在此地的荷兰王国建国者奥兰治亲王,安息于此,后来逝去的重要王室成员也长眠于在国父旁。
教堂里还有纪念出生在代尔夫特的名人们,包括显微镜的发明者列文虎克(Antoni van Leeuwenhoek)和伟大的法学家,近代自然法理论的创始人之一,世界近代国际法学的奠基人——许霍·格劳秀斯(Hugo de Groot)。
从塔底到塔顶有379级台阶,付费便可登上塔顶眺望代尔夫特,沿着螺旋上升的狭窄楼梯,向上行走,不时会遇到小窗,停下来眺望,小憩一番,这样的行为不知重复了多少遍,才达到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