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艺品网 - 工艺品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行业动态 | 国际资讯 | 市场行情 | 工艺展会 | 工艺知识 | 工艺名人 | 成功故事 | 编制文化 | 财经资讯 | 创业故事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编制文化 > 灯工琉璃作品获“世界杰出手工艺品徽章”认证,中国琉璃看淄博
M.biz | 商业搜索

灯工琉璃作品获“世界杰出手工艺品徽章”认证,中国琉璃看淄博

信息来源:craftcontact.com   时间: 2024-08-16  浏览次数:40

  近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与世界手工艺理事会(WCC)开展的“2024世界手工艺理事会杰出手工艺品徽章认证”评审结果出炉。

  此次“2024世界手工艺理事会杰出手工艺品徽章认证”共收到160件报名作品,其中来自亚太地区6个分区的87件作品获得了奖项,中国有12件作品获得殊荣。

  在12件中国获奖作品中,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任波用淄博灯工琉璃技艺所创作的《甲虫》系列作品,以精湛的工艺,精美的外观,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世界共性融合发展的理念荣获“世界杰出手工艺品徽章”认证。

  据了解,“世界杰出手工艺品徽章”认证是世界手工艺品的最高荣誉,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最权威、最严格的手工艺品评审。旨在推崇和鼓励设计制作人、手工艺人和工匠利用传统或当代手工艺资源和技艺来生产和创作新的手工艺品,符合杰出手工艺品严格规定的高质量产品,从而促进传统技艺得以延续和可持续发展,为手工艺产业可持续发展引入新契机。

  国际专家评审组对参评作品的评审标准包括4个基本原则:杰出Excellence、正宗Authenticity、创新Innovation、适销Marketability。被授予徽章认证的产品还需在设计、材料和生产技术方面要做到环境友好并达到工艺质量的最高水平,此为两个前提条件。

  任波作品《甲虫》

  任波此次获奖作品主要取材于中国传统昆虫文化,由琉璃灯工工艺制作而成,琉璃灯工工艺是琉璃烧制技艺的一种,又美名“火中雕塑”。在1200摄氏度左右的高温火焰下,对琉璃进行局部加热待其熔化来加工成型,它是一种瞬间成型的艺术形式。

  该获奖作品将玻璃与金银等贵金属结合,除了玻璃本身独特的质感外,它还展示了甲虫独特的金属质感。昆虫立体而栩栩如生,精致而有趣,将其嵌入铝制框架中,作为工艺品可以放置,也可以悬挂。

  任波1991年进入博山美术琉璃厂做学徒工,开始学习琉璃灯工烧制技艺。30多年来一直从事琉璃灯工工艺的制作和研究推广。作品《天牛》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四季春》被国家艺术基金收藏,《太公封齐》被中国陶瓷琉璃馆收藏,《虫趣》和《蝶》同时被上海玻璃博物馆和秦皇岛市玻璃博物馆永久收藏。作品《秋实》被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收藏,《滋长》被河北尚德玻璃博物馆收藏。创办了国内首个介绍灯工工艺的小炉匠微信公众平台。曾被《中国美术报》《中国建材报》《中国艺术新视界》《中国好手艺》《走向世界》《金桥》等多家重量级刊物进行报道。

  2019年应邀参展在日本东京举行的《工艺美术国际文化传承与创新展》;2019年担任第六届安徽省工业设计大赛“红樱桃杯”专项赛专家评委;2021年作品受邀参展塞尔维亚举办的“河和之契-陶瓷·琉璃·茶 中国非遗精品展”并被收藏;2022年应邀参展“凝光溢彩”青岛国际玻璃艺术展;2022年担任“流光溢彩”澳门国际玻璃艺术邀请展嘉宾 ;2022年受邀担任澳门澳信教育中心“灯工课程” 导师。

  淄博琉璃作品多次获此殊荣

  淄博琉璃的工艺技术和产品早已名誉世界,淄博的琉璃在世界上获得的荣誉和大奖也是不胜枚举。2022年,淄博的2件陶琉作品就曾获得“世界杰出手工艺品徽章”认证的荣誉,分别是孙云毅的作品《鸡油黄镌刻鼻烟壶——雅集》,周祖毅、项丹的雨点釉作品《早雨的钟声》。

  《鸡油黄镌刻鼻烟壶——雅集》

  《鸡油黄镌刻鼻烟壶——雅集》作品色呈正黄,光泽晶莹,温润凝重,抛光后似被酥油浸润,滟滟欲滴。壶身小巧精致,便于携带,可放手中把玩,壶上镌刻的花、鸟、鱼、虫等图案,栩栩如生,妙趣丛生,寓意绵长吉祥,再以玛瑙做盖,观赏性、艺术性大大提升,既可便携把玩,又可摆设观赏。

  雨点釉是博山传统名贵陶瓷釉种,原名油滴釉,古称“滴珠”,因釉中布满具有银色金属光泽的放射状圆形结晶,形似雨点坠入水中时迸出的水圈花纹而得名。近年来,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周祖毅不断探索创新雨点釉的制作工艺,全面掌握了从原材料、坯体制作、釉料配制及窑炉由燃煤改燃气后的烧成气氛,烧制出了底色纯正、晶点均匀的雨点釉作品,并吸收传统工艺之精华,巧妙地与现代工艺相结合,继承发展了雨点名釉与立粉彩陶釉的技艺融合,制作技艺达到较高水平。

  雨点釉《早雨的钟声》

  作品《早雨的钟声》由周祖毅和景德镇陶瓷大学设计学在读博士研究生项丹共同合作,由6个形体各异的雨点釉陶瓷罐组合而成,展现了传统非遗技艺与现代设计创新理念的完美结合。就器物造型而言,不同瓶身的外轮廓线有曲有直,将这些大小、高矮、胖瘦各不相同的器体随意摆放在一起,形成空间的纵深感和层次感;在材料的肌理质感上,金属银的冷冽调和了雨点釉的温润油亮,也与瓶身上满布的点点油滴相呼应,由视觉联感听觉,观之仿佛漫步山间雨中,耳旁尽是银铃之音,意境深远;在工艺方面,作品展现出工艺大师匠心独运的高品质要求,通过对雨点釉制釉技艺的严苛把控和系耳处包银工艺细节的精加工处理,得以将作品的轻灵温润之感呈现出来。

  中国琉璃看淄博

  世界琉璃看中国,中国琉璃看淄博。作为淄博文化灵魂“三件套”之一的琉璃,数千年之后的今天,在博山、淄川等地的琉璃制作车间,仍然保持着传统的古法琉璃烧制工艺。

  中国琉璃,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据记载,最初制作琉璃的材料,是从青铜器铸造时产生的副产品中获得的,经过提炼加工然后制成琉璃。到了汉代,琉璃的制作水平已相当成熟,器物的透明度已经接近后世的玻璃,令人惊叹。汉代杨雄的《羽猎赋》记载:“方椎夜巩琉璃”,《汉书·邹阳传》记载:“臣闻明援珠,夜巩壁。”班固在《西都赋》里说汉皇宫昭阳殿“翡翠火齐,流耀含英,悬黎垂棘,夜光在马”,夜巩、悬黎都是指琉璃。当时,琉璃的冶炼技术还掌握在皇室贵族手中,民间很难得到,所以人们把琉璃甚至看成比玉器还要珍贵。

  在淄博,博山琉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关博山琉璃的最早记载,可以追溯到唐代。元朝时期,博山琉璃已具备一定的生产规模。到了明朝洪武年间,除内宫监在此设“外厂”,为宫廷生产“青帘” 等贡品外,民间琉璃生产也日趋发展。景泰年间,博山西冶街有大炉4座,生产水响货和珐琅料。嘉靖前后,又增加了珠灯、珠屏、棋子、帐钩、枕顶等产品的生产。到万历年间博山琉璃生产已成为一个较大的行业。1611年(明万历三十九年),由徐应元等发起建起博山炉神庙。据 明嘉靖《青州府志》曾记载:“琉璃器出颜神镇”。

  琉璃文化作为博山地域特色文化的杰出代表,经过数代人传承发展,琉璃技艺炉火纯青、精品层出不穷、艺术光彩夺目,琉璃名家的传世之作不断地把博山琉璃艺术推向国际舞台,成为博山打造“一座与世界对话的现代化城市”的地标产品和中国文化符号。

  随着“中国琉璃之乡”文化品牌越叫越响,博山琉璃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其产品也被广泛应用于国内外重要场所。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奥运会场馆“鸟巢”“水立方”采用博山生产的“超白玻璃”进行室内装饰,成为奥运会标志工程的“标志产品”。琉璃雕塑群——56朵“民族之花”盛开在奥运会主赛区北京民族大道上,受到各级领导和国内外游客的交口称赞。

  2008年,琉璃烧制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5年,琉璃壁画《北京记忆》展示于北京地铁8号线南锣鼓巷站。琉璃艺术与地铁文化的融合堪称一绝。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招待晚宴上,“博山琉璃插花摆件”系列摆上国宴桌;2018年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上,“博山鸡油黄浮雕泰山瓶”“鸡油黄编钟”等琉璃艺术品被国内外宾客广泛关注,包括席签架、呼叫器、置笔台、矿泉水托、口杯及毛巾托等元首会议所用“博山琉璃用品套件”摆上了会议桌。

  以博山为代表的古法琉璃,千年之后仍保持着传统的手工制作工艺。古法琉璃,是在1400多度的高温下,将水晶琉璃母石熔化后,经过化料、挑料、吹制、塑型等十多道手工工艺,自然凝聚成高贵华丽、天工自拙的琉璃。

  淄博琉璃是古代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完美结合,其流光溢彩、变幻瑰丽,是东方人的精致、细腻、含蓄体现,是思想情感与艺术的融会。它是沉积历史的华丽,穿越千年的时空,以内敛的丰富保留着不可磨损的色彩。琉璃是淄博人的骄傲,更是不朽的历史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艺品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