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辽宁日报
本报记者 王晓波
田间的农活告一段落,铁岭市昌图县宝力镇西苇子村农民于秀梅又忙着去了一趟哈尔滨。在第33届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上,她带着自家加工厂生产的葫芦工艺品参展,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售出葫芦掐丝、雕刻、烙画等工艺品百余件。
“咱家的葫芦工艺品都是自己加工的,今年3月以来,我已经参加了3场全国规模的展销会。”于秀梅说,3月,她与驻村“第一书记”于东涛参加了全国农副特产食品博览会;4月,参加海口第十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紧接着,5月参加了哈洽会。
“在这些展会上,我们接到了来自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意向订单,最大的一笔订单上百万元,目前正在洽谈中。”于秀梅笑着说。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葫芦寓意“福禄”。西苇子村家家户户都有种植葫芦的传统。2013年,喜爱葫芦工艺品与绘画的于秀梅夫妇看到商机,走上了创业的道路。经过多年的努力,他们成功地将烙画、雕刻、掐丝珐琅等工艺应用到小小的葫芦上。夫妻二人成立了昌图县秀峰工艺品厂,开始批量加工。在他们的巧手加工下,原本普通的葫芦成了精美的工艺品,一件件包含着人物、山水、花鸟等景观的作品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近几年,于秀梅的葫芦工艺品经常代表昌图县、铁岭市参加各类展销会,产品知名度越来越高。在展销会上,精致的葫芦工艺品得到世界各地消费者的认可,产品卖到几十元到几万元不等。“我们不仅自己种植、加工葫芦,还带动村民一起参与种植加工,促进农民就业与增收。”于秀梅说。
如今,于秀梅的葫芦加工工艺申请了非遗项目。为了让葫芦产业持续发展,于东涛和于秀梅计划在项目申请成功后,在村里开设非遗课堂,将这项技术传授给更多的村民。